第一天一早, 四点钟, 晨钟响起, 我连忙起床洗漱, 准备开始第一天全面的练习.
训练营这十天的安排大体相似, 每天的课程可以分为必修, 半自修及自修三种. 必修又分为共同练习(集体共修)和教导课(开示), 共同练习就是所有人聚在禅堂共同进行内观. 而教导课则是进行原理讲解, 或者下一步的学习方法集体传授. 必修课一般在早八点, 下午二点半, 及晚上六点. 各持续一个小时, 而晚七点后又紧接着一节教导课程. 一直持续到晚九点结束, 因为必修课中间不能离开禅堂, 到后期更不能变化入定姿势. 所以也是压力最大, 任务最重的.
至于半自修课, 往往在刚一开始所有人必须参加且不同离开, 然后老师开始一个小组一个小组的分别询问练习情况并进行指导, 在这个一节过后, 就是纯自修了.
半自修的指导环节过后, 或者到了自修课上, 大家就根据自己情况变化姿势, 起身活动, 离开禅堂, 甚至回到宿舍休息.
这样看来, 一天必须在禅堂打坐的时间大约是五个半小时左右. 其实相比工作, 或者说一些传说中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神人来说, 倒是真称不上得是繁重.
再说观呼吸
第一天和第二天, 修习的内容均是观呼吸.
我对观呼吸这个法门, 一直没有太深的体会, 它的好处是方便简捷, 用时可长可短, 以往自己使用中, 腹式呼吸使用的多一些, 这样纯观察的方式, 也曾经有过练习却感觉那不是我的菜.
能够感受到呼吸的粗细, 似乎是一段纺缍, 牵动鼻毛带来多处细微的麻痒, 凉丝丝的成一个锥体, 切入鼻孔然后聚焦在嘴巴里的上颚处.
后来在教导课程时, 听到葛印卡的音频指点, 突然发现自己似乎一些注意吸而没有留意呼. 呼出的气息与体温相近, 相比吸起的气息的冰凉感更不容易被注意到.
据后来禁语禁令解除后(到了第十天上), 一位修习观呼吸多年的同修说, 他之前患鼻炎, 是通过观呼吸治好的. 而观呼吸很多时候的作用在于一个引导, 如果你正处在情绪中, 或者压力巨大, 往往无法立即进行更复杂的内观练习, 这个时候通过观呼吸就可以先平复下来, 同时让感受变得敏锐, 这样就可以进行内观修习的状态了.
观呼吸就到这里, 在两天的修习后, 我的表现在同班中, 也只属平平, 能感受到呼吸, 能呼吸到的粗细和凉热, 能注意到呼吸中各个部位的不同感受.
我以为这个体验是很大路货的. 因此也无甚更多值得记述的.
只是在教导课程中, 葛印卡一再的强调, 所有的体验和感受, 都要抱持一种平等心来对待, 不因奇异愉悦而感受而留恋, 也不因无聊痛苦的感受而厌弃, 这种平等心才是内观的真义. 否则便入了魔, 反令贪嗔痴三毒更盛. 修习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冥思
第二天下午, 左右无事, 共修课过后的自习课上, 百无聊赖, 我觉得观呼吸再无什么可观的. 于是闭眼开始胡思乱想. 这就不是冥想了, 勉强称之为冥思. 只是我发现, 如果找一段时间, 这样闭上眼睛来思考, 不知是得益于黑暗还是专注的缘故. 往常繁乱的思绪更容易安静下来, 条分缕析, 甚至有时在脑海中问自己一个问题, 大脑会很快的给出答案. 就像有一个加强的智者自我驻守一样.
我想到这些年自己的生活的困境, 曾经给自己订立的宪法, 以及一些无法面对的人, 想到近两天困扰自己身体的高尿酸血症, 三十多岁后, 一天的时间越发显得不够用, 生活的各个面向如同一台台的需要维护的机器. 而这台机器的驱动装置还出了问题.
也许是时候该再次重温及修订给自己订立的宪法了, 第一条是自由的生长…
想到此即, 似乎大脑中被触发了什么机制, 另外一个声音当的弹出来, 为什么要自由的生长, 既然自由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概念, 你怎么判断要交付哪些领域的不自由来换取另外那些领域的自由…
就这样的, 大脑中开始一段长时间的左右互搏. 多的时间, 我感觉同时出现了七个声音在相互讨论.
这样说起来好像很神奇, 可是细想其实很平常. 只是在当时, 禅堂的环境下, 闭上眼, 工作人员调节好光线, 在音响的唱诵下, 观呼吸之后. 整个大脑似乎更加活跃而清明.
就这样, 在这几天中, 某些时刻, 通过这种冥思, 我完成了两篇书信的书写, 一部宪法的修订. 并决定将冥思也作为一个新的习惯每周贯彻.
拖延互助会
第二天晚上回到宿舍, 我觉得自己慢慢喜欢上了这种生活的节奏. 它有张有驰, 又排除外物干扰, 清静宁和.
我回忆起早先阅读拖延心理学的时候, 提到说西方有一个拖延互助会, 每到周末, 一群人会相约到远效的某个别墅中, 每个人都各自长期拖延的事务, 于是大家半是渡假半日工作的开始工作, 一点一点, 拖延许久的任务在这种环境下居然慢慢被解决了.
这种设置主要利用了人际影响, 以及拖延中的一个特点, 拖延往往是无法开始, 一旦开始, 事情就会开始慢慢完成.
借鉴这个形式和当前这个内观训练营, 我倒是觉得应该做一种更别样的自修营.
找一个周末, 约上几个好友, 带上一些困难的, 或者好久都没有完成的事务, 一本书, 一个项目, 禁掉手机, 制定张驰有度的时间表, 根据精力管理原则确立饮食和休息时间, 也许会是一种别样的修行方式.
总结下来一个从内观营的日程中, 所总结出的原则就是:
- 断绝干扰, 禁语禁手机, 也许其他的活动不必禁语, 然而禁掉手机却是很有必要.
- 张驰有度, 必修, 自修的设置, 规律的作息时间.
- 少而重要, 对于必修而言, 列为第一优先级, 克服一切问题必须保证投入.
原则一旦被总结出就成为老生常谈, 只有当原则被化用在具体事例中时才显得富有意义而充满洞见.
教导课程(开示)
前两天的晚间教导, 大体都在讲戒律的重要性, 并介绍佛家戒定慧三学, 以及八正道.
实则内观虽然出自佛教, 但是却是却宗教背景的. 葛印卡原来其实是一个印度教徒.
内观不谈来生, 不谈前世, 只讲此身修行与此生得益.
这可能也是佛陀的原始教义, 佛教各种, 无论所有流派, 佛家的要义, 其实无非就是戒定慧, 三法印(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四胜谛(苦集灭道). 而这些各种其实说的就是人生(生活的感受)是无常和痛苦的, 你要通过明白这个道理, 体验无常的感受, 来真正的认识这种无常, 同时斩断因缘, 获得解脱.
如果套用我更熟悉的心理学术语就是,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 习得了大量的人生脚本和情绪脚本, 这些脚本在帮助人适应社会的过程中, 也因为过度僵化而导致大量的副作用. 通过冥想和内观, 人可以重建这些脚本, 从而更灵活更柔韧的就对这个世界.
这当然只是单单从心理层面来讲, 事实上, 从生理层面, 长期的内观修习者更有种种不可思义的身体反应和生理指标. 这是当时生理学和心理学相当前沿的领域. 在此就不多做阐述了.
在此吐槽一下汉传佛教, 特别是金刚经, 心经之类在流行文学中, 非常盛行的经典.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不垢不净, 不生不灭, 不增不减”. 是不是听起来特别厉害.
但是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到底在说什么. 你读一大本砖头书. 可能还是一头雾水.
因为佛陀本来就是在讲从冥想中, 内观和禅定中身体的真实感受到的东西, 如果没有这种切身感受, 那你永远只是隔雾看花, 隔鞋搔痒, 隔海望蜃. 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我高二时曾经摸过一天电脑, 却买了一本计算机组成原理. 寄存器, 存储器, 浮点数, 定点数, 我硬生生的把那本书读了一大半. 可是回过头看, 其实脑海中就好像是在一处无何有之乡建立一诸多小球, 他们相互之间有不同的逻辑关系和连线. 但是无何有之乡在哪儿, 却是一头雾水. 你说我有多高深的计算机知识么. 其实那知识根本就是是零. 就是一种记忆和逻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