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venturer

重新出发去冒险, 在郎飞结与地壳的起伏山峰

飞翔的鸟插图。

一致与不一致—–从自我一致性说开去–下


引入印象管理的内容,我产本意是想用它来阐述一种对自我一致性的反动。

 
 

因为看起来,印象管理说我们会在不同的社会场合中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和反应,而自我一致性则是变我们会把自己的态度,观点整合为一个前后一致的个体。

 
 

然后写下这两点之后,我发现我的意图还不在于此,试想你自诩是一个博学的人,当你的leader大言不惭地对某一领域发表厥词的时候,你是使用印象管理去顺着其发言,或者不说话,还是整合自己的自我与和侃侃而谈呢,虽然有时候 ,你能分辨出场合是否合适,也能看出你的leader是否有容人之度。但是另一种行为模式一定会导致一个崩溃的结果么?

 
 

再进一步,你作为一个leader犯二时,你需要管理自己的印象,以hold住场为第一要务,还是遵同自己的性格逻辑自然地表现二逼,认错等各种气质呢?

 
 

这两段话得很绕,但是是实际的意思是一样:

 
 

任何规律,特别是心理学规律,存在于统计中,而非个体中。

保持自我一致的倾向会捆绑你的言行,过于管理自己的印象也同样会禁锢你的表现。

 
 

所谓科学研究,必须把东西肢解开,只有肢解开看一个规律,才明白这个规律能运作到什么程度,才明白这个规律在黄泉碧落,在瀛洲天朝,在秦时明月和西塞罗会议等等所有有人的地方能起何种作用。

 
 

然而对一个人而言,起作用的远不止这一个行为,生物的,环境的,遗传的,甚至今天看到一只鸟最后联想到的前女友都会影响你接下来两个小时的情绪和反应。

 
 

人会服从于规律,但是不是有意识地服从,而是你自然地凭着心意而行,最后自然服从那规律。此即规律之意。

 
 

整体去分析心灵,至大至微,无法可想。只有分解在整体人群中去理解一条规律。

用一条理解透彻的规律去理解一个人,仍属谬妄,一个人是所有规律的总和与整体。

 
 

想起在知乎看过一句不能赞同更多的话。

 
 

世界上有两种知识,一种是片面的深刻。

一种是全面的肤浅。

 
 

我们需要用片面的深刻去分析一条规律。用全面的肤浅去把握一个人。结合起来去力图达到真实。

 
 

而回到个体,看完这些所有的理论,又有什么可称得上是收益的东西呢?

对自己的经验 ,感受和体验保持完全地开放,不去理会那维持自我一致的倾向,也不去管那社会印象的管理。

 
 

凭着自己活出来。

 
 

 
 

自然是绝对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