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venturer

重新出发去冒险, 在郎飞结与地壳的起伏山峰

飞翔的鸟插图。

控制感与不在场


今天想探讨一些比较没有答案的东西,也。算超越一赶潮流吧,关于时代之下的新的心理学。

 
 

到目前为止,接触过的心理学议题讨论的要么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情境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等等,讨论人与物的关系的自然也有,在认知心理学中讨论较多。

不过我今天想说的,却是智能手机,网络,

示能性等等工具对人的心理塑造与改变。

 
 

这好像是个伪命题,因为无论工具怎么改变,但是之前提到的三个关系仍然会继续地存在,只是存在的方式或许会略有不同,比如从之前的面对面交往,变成现在的语音视频聊天,但是聊天的对象还是那么几个。

 
 

通过工具,人在通讯录中会保留更多的人,会拥有更多的泛泛之交,点赞之交。但是人们投入精力所维持的,所看重的社会关系并不会因此增加,甚至说一个人最多认识一百五十人左右的社会学定律也仍然会起作用。

粗略想来,工具的变化会在两个方面产生一些新的影响,一个是控制感。一个是存在的模糊性。

 
 

所谓控制感,是指智能终端对人的欲望的迅速满足。使得人在面对智能终端时有一种无所不能,可以完全控制面前这台复杂的机器,可以通过这台机器去完成自己的所愿望的事情的信心与满足感。

这种控制感,体现为智能终端的一种流畅快捷的响应,即人做出一个输入,无论是点击屏幕,说话,到更一步的眼球移动,表情识别,都会收到智能终端的回馈。

 
 

这种来外界的回馈和信号加强了人的存在感。

 
 

这个事实可能导致以下的一些结果:

一智能终端的响应是心理学,生物学根据人的生理特征所设计的,这种响应提高了人对反馈时间的容忍程度,也就是说,人越多地使用这种即时反馈的工具,对外界的反馈的即时性要求就越高,那么对于卡顿,对于外界的反馈间隔过长,甚至无反馈的容忍程度会进一步地降低。

 
 

另外想要谈的就是关于通信的问题,一种随手可及的通信,将远处的距离拉近,同时也将近处的事物推远,通信随手可得的结果 就是,人们总是在线的。人们的思想欲望,行为,都无时不是在线的状态。这种在线的结果是改变了人们的空间与时间感。,笔者曾经有过凌晨两点突然醒来,第一件是看手机的闪烁信号灯,然后时刻地将自己的生活状态,思考状态放在朋友圈中,放在QQ群中,这样一种时刻在线的结果是人们越来越缺乏对于当下的感受力。

此处和彼处,在场与不在场,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通过对人们注意力的习惯性掠夺结合起来。

 
 

笔者没有常识和能力去对这种新时代的特征做好坏判断 。

但是这种现象无疑会成为新的心理学议题,随着世界看似越来越小,人的欲望以一种更快的方式被组织起来,牵动起来。

 
 

这篇文章想谈些什么,但到最后什么结论也没有,反倒是像把简单的问题谈复杂了。

 
 

只能说,通过这篇文章的写作,又让我想到某些有意思的话题,以及对某些心理学议题的兴趣吧。

 

参考文献:《网络行为心理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