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venturer

重新出发去冒险, 在郎飞结与地壳的起伏山峰

飞翔的鸟插图。

未来简史读后感.


尤瓦尔赫拉利是很少见的带着启蒙时期气质的那种学者, 这种学者往往涉猎广泛, 对理智的力量拥有强烈的信念, 也执着地去使用这种力量去把握这个混乱的世界. 近代以来, 学科分工明显, 专家们往往对其他领域所知甚少, 当谈论到社会的重大议题往往说”从XX科学的角度来看, 如何如何”, 或者干脆告诉, “我不做这方面研究, 不便对此发表意见”. 这样当然严谨, 却也让知识的破碎化日益严重. 面对朋友圈和头条推荐里的海量信息更觉无所适从.

这种气质的差别也是对于简史三部曲争论的原因之一. 随着<未来简史>的热销, 对这本书的负面意见也随之出现, 或者攻击赫拉利对理工学科的学科进展细节错漏, 或者攻击赫拉利的超人类主义过于傲慢. 但是到目前为之, 在我看过的反对意见中, 还没有一种能切实站得脚的.

赫拉利开宗明义曾经说过, <未来简史>只是提供一种对于未来的可能性, 我们只有思考这种可能性, 才能对这种未来的各种可能做出取舍, 说到底, <未来简史>所做的事情是一种对于历史脉络走向的推演, 在这种推演的时间尺度面前, 计算机的图像识别能力是在1990年超过人类, 还是2020年超过人类, 其实无关宏旨, 惟一重要的是, 有没有力量阻止技术进步, 以及这种进步是否最终会超越人类.

明白了这一点, 面对一本被众人推崇的畅销书时, 便可以更平和地去思考书中到底谈了什么.

技术进步会停止么

看起来不会, 但是为什么, 赫拉利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就已经值回票价.
首先, 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具体会变成什么样子, 就像前面所谈的, 当今科学的分工过于精细, 不同领域之间相互影响错综复杂, 而专家则各有所长, 各人站在自己学科的视角之内, 无法预料到其他学科的发展会对本领域产生什么影响, 举例来说, 两年前, 在神经科学领域, 研究人员面对大量的生物学数据无法提出一个有效的大脑模型, 然而两年之后,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 已经开始有学者使用计算机自动学习脑神经数据, 然后再将学习的结果拿来去预测大脑活动了. 假以时日, 大脑活动的奥秘有可能以这样一种方式被揭示出来.

这就是学科之间相互启发的一个例子, 当不同的进展各自发展到一定程度, 就自发地开始结合, 从而涌现出更令人惊叹的成果.

同时, 另一方面, 我们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不允许我们停止技术进步, 工厂必须用更多的钱来赚取利润, 政府需要有更多的税收来解决社会问题, 这就需要更多的消费, 更新颖的产品, 更体贴的服务, 说到底, 社会被欲望推动着运转, 一量一个环节停止, 接着就是大规模的动作失灵和更多的问题. 而技术发展虽然带来了生态破坏, 环境变暖, 贫富等等问题, 却同时会涌现出新的技术来解决它, 想想北京脱销的空气净化器就能明白这其中的逻辑.

或者我们会希望科学界能够具有更强的自我约束, 在技术发展前, 都能够对其进行审核, 然而这同样也是不可能的.
正如去年的贺建奎事件, 不同于大众对妖魔化基因编辑这个事情的看法, 科学界的反对声音主要是由于, 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成熟. 而假如技术成熟呢, 如果你手握救人能力, 能够坦然面对一个生下来就要被罕见病的病痛折磨的小女孩么?

如果坚持不救, 也许避免了未来被基因超人统治的恶梦, 但是却要面对等死的小女孩的哀嚎.
而对于技术来说, 往往能够用于治癒的技术, 也同时能够被用来强化. 日本资料欠缺, 能源不足, 发展核能是为了生存, 但是核能的发展同样可以快速地转换为核武器. 假如能够修复基因缺陷, 拥有基因编辑能力, 那同样也就意味着拥有基因强化成为超人的可能性.
但是, 为了治癒, 同样也不能停止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会带来什么

如果一件事情是神圣的, 那就意味它不会受你控制, 你会经常把神坛上供奉的神像拿下来把玩, 或者会经常去上面修改雕像的鼻子眉毛么.
距离产生了神圣和意义, 而技术进步的目的是控制.
古时的人相信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可毁弃, 所以女子会断发寄情, 因为在那个语境下头发是自己的一部分, 像自己的替身一样, 而今时今日, 你爱留什么发型留什么发型, 头发是美丽的, 但是绝不神圣. 这正是一旦能够控制由心, 它就成为了一个器物, 再无意义可言.

事实上, 谈到意义, 对这个问题的可能回答, 曾经有宗教, 幸福, 自由, 探索等等不同的答案. 各种对意义的回答基本都可以纳入这几样事物之路. 共产主义是为天下人谋幸福, 看遍山河大川是为了自由和自己的幸福体验, 家人相亲相爱是为了家人和自己的幸福体验.
对于人类这种受造物来说, 意义是人格的驱动力, 也是进行各种智能判断时的依据所在.

但是正是这个依据, 在技术进步前面越来越摇摇欲坠.

宗教面对科学时, 阵地日渐萎缩暂且不提. 对于幸福而言, 现代神经科学和心理学越来越质疑”自我”这个概念的真实性, 同时脑科学的发展也发展, 往往人在一个决定形成意识之前的几毫秒, 已经可以从大脑神经元活动中预测出这个决定, 换言之, 自我并像人们曾经认为的那样, 是一个决策主体或者执行中枢. 而更像一个有嘴巴的傀儡, 自我意识的惟一作用, 似乎就是将身体这具机器执行的结果, 通过语言这种交流方式来表达出来, 从而与其他个人进行信息交换.

技术的进步在揭示了这一图景之后, 我们步入了彻底的虚空中.

在这样一个虚空, 世界的动作无人值守, 无人观察, 一朵花开了又谢, 谢了又开, 自开自谢, 完全不意味着什么事情.人类的意识进化就像翅膀, 嘴巴, 牙齿一样, 只是一个方便物种适应环境的工具. 也完全没有什么出奇之处.

如果论探索环境, 机器未来比人类探索得更好, 论物种适应, 硅基生命对宇宙的利用和改造也终有一天可能大大超过碳基物种.

从意义上看自己, 我们发现毫无意义. 从作用看自己, 我们发现自己终将越来越没有作用.
这就是未来简史中, 关于”人本主义新宗教”倒塌之后的世界.

隐约的希望与未知

之所以说隐约的希望, 是因为当前意识科学的发展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图景, 关于自由意志, 意识的奥秘等等人类意义最核心相关的几个科学议题, 尚未尘埃落定. 或许我们不必马上死心.

但是站在这么一个悬崖边上, 看着寒风中这盏孤灯阴灭晦明, 对于我们为何要来到这个世界上, 相信各人都会别有滋味.

结尾诗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自落.

注: 本文只涉及<未来简史>中的几个观点, 欲对其有更全面的了解, 通读全书是一个更推荐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