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venturer

重新出发去冒险, 在郎飞结与地壳的起伏山峰

飞翔的鸟插图。

一则谣言的追踪


好久不上贴吧,今天饭后酒饱,于是就到贴吧去扫眼小说,像往常一眼浏览帖子,被其中一条反日十大明星的标题给吸引,于是点开,其标题基本上是:

李冰冰领衔十大反日爱国明星,列举几条地址(随机google)

http://blog.people.com.cn/article/5/1346844666543.html

http://www.voc.com.cn/article/201209/201209061142427090.html

http://tech.92jn.com/weibo/yule/2012/0906/147798.html

这些帖子的共有的特点是,在当前”反日”的舆论热潮之下,把明星与其联系起来,同时调动人们的追星热情与政治热情,在当下这个时间出这条新闻,而且标题中很明显将李冰冰做为领头人物,这其中很有问题,很可能是有组织的水军炒作。

本文的注意点是在这里:

 

8、李连杰

一次发布会,现场大家谈到”南京大屠杀”。在座的一个日本女记者就问到蔡依林,你们中国人老说被杀了30万,难道你们有数过啊。

蔡依林有些尴尬,李连杰当即抢答:”我们是没数过,难道你们日本妇女被美国大兵强奸后,你们还要去问她是否有快感?” 

源文档 <http://tech.92jn.com/weibo/yule/2012/0906/147798_8.html>

笔者在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脑子中想到两点、1,这段文字似曾相识,但是不记得到底是不是李连杰了。2、笔者看过一些李连杰的访谈,虽然李有时确实会锋芒毕露,但是还是属于绵里藏针型的对抗,像这样尖刻的语言,对于学佛的李连杰来说,并不很恰当,感觉不是出自此人之口。这种言论,其心态,倒像是一种受伤心理很重,报复心很重的人之口,心理学中,对句子的分析看重名词,但是这句话的某些词,像强奸,快感,以及这种”抢答”式的应对方式,都不太可能是在一个发布会中,或者一个衣冠楚楚的场合所能随便出口的话语。

于是笔者开始调查,首先进行了一些搜索,以”南京大屠杀””日本女记者”为关键词,随意的一搜,笔者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网友的嘴中,这句话更像一个模式,可以总结一下,大致成这样的模式:

“某个场合中,现场大家谈到了”南京大屠杀”,在座的一个日本女记者就问到AAA,你们中国老说被杀了30万,难道你们有数过啊。AAA有些尴尬,BBB当即抢答,我们是没数过,难道你们日本妇女被美国大兵强奸后,你们还要去问她是否有快感?”

这其中的AAA,与BBB,据笔者的搜索,至少有以下一些选项

AAA BBB
蔡依林 周杰伦
蔡依林 罗志祥
蔡依林 李连杰
TWINS 周杰伦
TWINS 谢霆锋
周笔畅 赵静怡
蔡依林 一个人
蔡依林 言承旭
蔡依林(表示作配角好累啊) 李傲

 

笔者在google排序中查看这些帖子的时间,发现最早出现的周杰伦版本,时间大约是在2005年5月间,回想那个时候,笔者还在上高中,在笔者印象中(非娱乐界人士,仅个人偏见),那应该是周杰伦最火的时候了,当时似乎身边的人全部在听周杰伦,无论男女,无论性格。

于是这些明星版本的出处,似乎应该归到周杰伦同学身上。

笔者继续搜索,在关键词中又加了”出处”一词,又发现了个新说法:崔永元。

到底真相是怎样的,擦亮你的眼睛 ﷟http://bbs.dianyuan.com/topic/69832

文中提到:

在某期《实话实说》里面,大家谈到”南京大屠杀”.在座的一个日本女记者就问到,你们中国人老说被杀了30万,难道你们有数过啊.小崔当即回答:”我们是没数过,难道你们日本妇女被美国大兵强奸过后,你们还要去问她是否有快感?” 

判断谣言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是,看是否有对其他版本的涉及和批判,在这个帖子中,谈到了其他明星版本,笔者在心中将其的可信度提高了一些,但是仍然存在疑点:如此充满戾气的一句话,真的会出自那个真诚坦率的崔永元之口,而且是面对一名女性,具有攻击性地说”强奸””快感”,这到底会是一个如何矛盾冲突的场景,才可能爆发出这么具有敌意的语句。要知道,实话实说可不是现在选秀相亲节目,如此戏剧化具有敌意的场景,在实话实说的时代,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八成是个爆炸性新闻。

 

文中还提到,这个故事,记载在小崔的书籍《不过如此》里面

这就很容易了,笔者立马去新浪爱问下载了不过如此,第一章开头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从长城饭店开始”

然而诡异的是,翻遍这个版本,也找不到相关的章节,奇了怪了,到这里,线索全部中断了,莫非这真的就成了一件无头公案?

想了又想了,笔者认为,笔者所下载的很可能是个删节版本,比如被我党和谐了,或者因为版权问题网上流传都是残本,也说不定,崔永元这条线应该还是可以深挖,于是笔者再次以”不过如此 日本 屠杀 崔永元”为关键词,在google中搜索相关内容,这次,终于有了收获。

不过如此 第十二篇 东边 有个日本 http://tieba.baidu.com/p/181721682

在这一篇文字中,有这么一段:

 研究”中日战争”(注意,不是抗日战争)的水谷尚子居然在节目现场发问,”谁说是30万(指南京大屠杀),是一个一个数的吗?”她对现场即刻出现的愤怒不以为然,嘟囔着”中国人对日本太无知!”  

    如果一个中国学者提出诸如”广岛的人是被原子弹炸死的,还是烤死的”或者”日本妇女在街头被美国大兵强奸时有没有快感”一类的问题,不知会不会被算作无知!

源文档 <http://tieba.baidu.com/p/181721682>

附原书:下载链接:http://z.book118.com/009jiaoyuziliao/052/%E4%B8%8D%E8%BF%87%E5%A6%82%E6%AD%A4%EF%BC%88%E5%B4%94%E6%B0%B8%E5%85%83%EF%BC%89.htm

这就一目了然了,崔永元并没有什么当即抢答,只是事后以一种侧面反问式的语气,在阐述对立的观点,这两种情形,虽然有很大的共同点,但是其间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生活常常是没有那么戏剧化,没有那么情绪化的,大多数时候,生活是庸常的,大多的文字,无论是小说,戏剧,散文,都常常被加工,以试图唤起人们日渐庸常的心,而当心理逐渐麻木之后,非激烈的感情不足以让其激昂地跳动。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中提到,所谓公众,常常是这样一种存在,他们最容易被极端的感情吸引,他们追逐非理性,而摒弃理智地分析,谁的观点越偏激,就越具有煽动性。这些心理不仅适用于公众的聚会,公众的抗议,也同样适合于流行文件的解读,公众人物的知名度管理,等等诸多方面。

而理性,就在于看到传闻中的戏剧性,分析以及剔除,结合常识以及对生活的基本认识和判断,发现可疑之处,在被情绪控制之前,做一些基本的调查,GOOGLE几下。

PS:这文章中隐藏着一个很大的陷阱,其中有一处逻辑错误,不知你是否已经发现,如果发现,并认为值得一提,请跟帖说明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