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venturer

重新出发去冒险, 在郎飞结与地壳的起伏山峰

飞翔的鸟插图。

人际交流成败之定义,自我察知的重要性


晚上与一好友交流,缘起是今天收到一条新闻,股市跌破两千点,于是便想就此事听其意见,因其发表过不少股市相关的言论,虽自己对股市了解甚少,但是经常听到其”两千点”关口跌破的描述,加之最近何清涟关于中国经济的几大增长点都已经走到尽头,面临严重危机,再加之最近购买一软件,前后一个月时间,汇率浮动达一百多元,故很想听其关于股市的经济论述。

第二个动机是,最近其人心理状态不佳,故正对其进行一些开解,在开解其人过程中,对自己的心理察知和心理成长成有很大收获,故而也想继续就这个情绪型的讨论继续下去。

第三个动机是交流最近与其关于各种杂学,人工智能方面的一些进展的的相互交流。

 
 

整个话题约持续一个小时左右,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关于股市问题,但其并无什么见解,只是有些神秘感,不清不楚地说了一些内容,然后这个话题就pass过去了,就其原因而言,感觉其人在这种投资相关的事情上,并非有多么理性,其说起这个话题和内容,很容易眉飞色舞,陷入一种神采飞扬的憧憬或享受态。

此一阶段交流如果进行评价的话,应该以中下评价结束,双方并未达到交流的预期,就其人而言,应该也是希望在这一点上,听听我关于其事的一些意见,但是我对股市金融并无什么了解,于是便处于空白期,一步而过。

 
 

第二个话题持续阶段,将股市问题略过后,开始讨论关于人际操纵的问题,由于其人做人事,于是就有很多人事方面的问题涌现,若某人责任感不强,某人做事完全不上心,某人太飞扬跋扈太得瑟等问题,而其人的工作就在于如何操纵这些人,即如何将飞扬的压抑之,让沉默的high起来,让责任感不强的做事更有sense一些,主要讨论的范围是在肢体语言对被操纵人性格的觉知,以及如何利用这个性格,对被操纵人的情势做出操纵。

此一话题,主要是其人在询问我的意见,其人提出一个情势,我针对性地提出一种看法等,但是这种情势和看法更属于人际交流艺术等内容,故我并无经验,有一些模糊的体验,也完全未形成有价值的文字和看法,只是提出几个大体的思路,催眠暗示,冷读术,镜面效应等等常见的一些心理学人际交流技巧。

在此一时刻,我实际已经察知到此整个谈话,完全不是我想要的sense,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我期待深入的谈话,双方要么进行完全理性地交流,即对某个话题有见解,有认知,然后进行谈话,但是人际交流艺术这个问题,几乎不可量化,同样的方法,完全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详细分析见箭头段);要么就是投入情感性的交流,即有褒贬爱恨式的交流。这是我对成功的交流的定义,即要么理性地增长学问,要么感性地增进感情。

 
 

–>>人际交流艺术,要视两个人的场和势的不同来进行不同的扭转。要深入地对环境和情势有深入的察知能力,同时及时地进入反馈计算处理。这个话题,单单地进行一些案例分析是完全没有用的,必须要察知你在和对方人际相处时,你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你感觉到你有优势地位么,优势地位,包括,智力上的优越感,反应上的优越感,地位上的重要感等。

在心理上,你是否是优势地位非常重要,即直接关系到你是否放松,是否能够做出理性和正确的判断,是否有能力突破自己的框架做事

你还必须察知对方和你相处时有心理优势地位否,这样起码可以分成,强强相碰,强弱欺凌,弱强服从,弱弱冷场等几种不同的情况。也是两个人包容心,求胜心,对此事的价值判断,对此事的责任投入,等几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人际交流艺术这样的东西,一般的案例,一般的技巧很可能是根本没有用的。因为案例中人物和你要作用的情势关系不同,故不可能直接地套用。<<–

 
 

以上是我事后分析的一些结果,在当时与此友的询问中,我思考并未有这么明晰,只是一个模糊的感觉,并未量化,也就随便地回答了一些东西而已。而之所以随便回答,就涉及到第二点

 
 

二,我对操纵他人,抱有一定的排斥态度。

长期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加之自己的人生价值思考,我在事功上有时会有功利心,但是我很排斥完全使用人性的弱点什么的去操纵人,虽然这在管理学中几乎会必须使用,因为直达人心的交流方式,需要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对于公司管理这种变动型人际关系,并不理性。所以要达到事功的目的,操纵人性便成了唯一的解决之道。但是这与我对人的定义,以及人的发展完全背道而驰,所以我即使知道这些技术,也对这样的使用相当排斥。我的兴趣在于发现模式,然后使用建设型的,发展型的内心交流来进行改善,我关注人,相对而言并不如何关注事。

 
 

这一点导致我与此友的交流沦入到一种半应付式的讨论,情绪上的排斥导致我反应速度变慢等。最终此次谈话在一片和谐中落下帷幕,谈话的最后是关于撕纸的思考,想到一些内容,但是仍然是对此友的负面评价与负面信息,鉴于其人其时的状态,我未将此语言挑明。

 
 

事后分析,在讨论与聊天时,我能够感觉得到在这场讨论中,有些气势的不对,我生理上起了一些或战或逃的反应,但是被我压抑住,但是表现的外象即是我不断地变幻姿势,把自己的思考从半走神中拉回来,然后进行思索,如果从外在表现来分析的话,其主要的特征是,姿势不断变动,对每个话题都要进行一个停顿式思考才会继续进行下去。而对方经常会有后仰身的等待态。

 
 

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一次成功的交流与一次失败的交流,其差别是什么?其原理差别是什么,其外在表现差别是什么?

 
 

首先双方交流的目的是什么。

–>>此友经常谈到日常人们的日常型交流,如吃饭,很烦,睡觉很累,买衣服很漂亮等日常琐事的交流,此友对此表示不理解,并认为其完全无意义。就这一点而,我同意此友之观点,并同时对此行为表示不解,但是现在想来,这种琐事交流的目的和动机很容易理解。基本可以归类到感性交流的层次上,即大多人们出于学习背景不同,兴趣点相异等原因,出于理性知识交流对方无兴趣的担心(女性更有刻意保持无知以维持社会角色定位的动机)故而很少在刚一开始进行理性知识交流,而感性交流的深入层次,又由于双方的陌生关系无法进行,于是对于日常琐事的交流便成为感性交流的初步开展方式。即”我通过说我自己来看你是否对我有兴趣”,这便是日常琐事交流的本质,我衣服很漂亮,对于不关注我的人而言,便没有任何意义,而对于关注我的人而言,这便有很大的意义。此友之困惑,与我的长期困惑,即在于我等极客,一般是先看到特质,然后再看到人的本身,而对于常人而言,特质表现不易,反而是人的本身上吸引,直接有效。<<–

双方交流的目的,即关系到,双方对彼此是否感兴趣,其度的高低相异情况,双方容易辨识的优缺点比较而产生的相对心理优势地位,双方谁有求于谁而产生的心理依赖情况,双方在人际关系中与自己的关系(此一条不太好理解,但意义就是,中国人要在与别人的人际关系中,自己的表现里来树立自己的道德感,伦理观等自我认知。)几乎在这几条的限定下,可以大致地把人际关系的类型和模式给限定出来。同时,如果想对人际关系做出改变,甚至对他人行为做出操纵,也即从这几条入手,即可。至于更详细的情况分析。此处略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啊,孺子可教也)

 
 

最后,如何辨识这些信号,如何理解此时正在发生的事情。首先我自己的教训是,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时常”休息”一下,即两个人从关系中脱出来,回思一下自己的本心,回思一下自己的状态。甚至可以把交流的目的直接摆出来,也许能直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貌似能这样做的人都很奇葩,如果你是,赶紧联系我)

 
 

最后,第三方,作为观察者,如何发现其他人的状态,首先是肢体语言学习(这是门大学问,常来本博客,即可能大有收获),需要你确定关注的点,除了通常一些书中所提到的或战或逃反应外,轻微的焦虑,不断地自我状态调整,两个的语速的不一致,节奏的不同地,都可能可以透露出重要的信息。

 
 

本文下一步的任务(目前还处于假想阶段),随机地在咖啡馆,酒店等地方进行一些摄像行为,然后对其中成功与失败的交流等做出回溯纪录,当然,这涉及到隐私授权,样本选取的特定性等问题,不过貌似最急迫的事情,吾先去找有无吾相关观点的一些paper发表。虽然吾的观点,说穿也不足一晒,但是精准地定位模式,建立模型,吾此文尚有意义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